岳飞庙,俗称岳王庙。在河南省开封市西南45华里的朱仙镇西北隅。
北宋时期,民族英雄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,受到人民的尊敬和崇拜。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,于明成化十四年(1478年),由群众集资,布政使吴节和知府张岫主持,营造了朱仙镇岳飞庙。后于明正德四年(1509年)至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间,几经拓修,终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。庙宇坐落在朱仙镇西北隅,坐北向南,占地面积12320平方米,是我国四大岳飞庙之一,与杭州岳飞庙并称于世。庙的东边,建有一座与之相配的关帝庙,二者殿宇相连,构成一个气势雄伟,宏大的古建筑群,大有凌空锁云之势。
经明、清多次整修和重建,整个殿堂恢弘庄严,碑亭林立,刻绘塑铸,丰富多彩。曾有于谦、乾隆皇帝、杨成武、朱穆之、胡耀邦等历史名人到此赡仰留墨。
据《祥符县志》引明成化碑记:“岳庙始建于鄂,再建杭,三建于汤阴,今建于梁城南之朱仙镇。
在鄂者王开国地;王冤白时,已建于杭者王墓存焉;在汤阴者王田之邦;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杭者王墓存焉;在汤阴者王者也。”此庙经明、清多次整修和重建。
朱仙镇岳飞庙占地二十七亩,坐北向南,为三进院落,外廊呈长方形,庙内供奉着岳飞等抗金名将塑像,门口有秦桧等五奸臣赤身跪像,庙内竖有岳飞《满江红》等碑刻近百块。
1987年人民政府又拨款整修,占地12320平方米,由山门、铁铸跪像、碑廊、拜殿、正殿、寝殿和岳飞及家人的彩绘塑像组成。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诞辰888周年,整修后的岳飞庙于1991年11月15日开放。
岳飞庙南山门前11米处建有一座高4米、长9米的巨大照壁,上边镌刻着岳飞手书“还我河山”四个大字,气势磅礴。照壁北面即是山门,山门面阔三间,进深两间,青石台阶,绿琉璃瓦顶,绘梁画柱,石狮拱卫。山门上悬“精忠岳庙”巨大金匾。进山门便是秦桧、王氏、万候呙、张俊、罗汝楫五奸反剪双手,袒胸露脐,两腿屈膝的铁铸跪像,面向大殿,名日:“五奸跪忠”,人民痛恨这五个背叛民族、陷害忠良的奸臣,将他们铸成铁像,令他们长跪岳飞,水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前院东西两侧各为五间厢房。东厢房是集声、光、电为一体的游乐观赏项目,“阴曹地府审秦桧”。西厢房是陈列室,室内陈列着岳飞事迹展览和历代名人来岳庙所题字画、诗词。 其中,最为珍贵的是岳飞手书《送紫崖先生北伐》和《满江红》,还有明朝爱国诗人、民族英雄于谦以及李攀龙、丘容,清朝乾隆皇帝的题词金匾等。
过前院是拜殿,拜殿绿瓦盖顶,飞檐挑角,用10根木质彩柱擎起全殿,它是人们祭祀岳飞的地方。
过拜殿是中院,中轴线两侧各有两座高大的碑楼,楼内分别立着“朱仙镇岳飞庙记碑”和“岳飞《送紫崖先生北伐》手迹碑”,系园内仅存的珍碑,张保、王横塑像分立两边,中间是甬道。
甬道直达大殿,大殿是岳庙的主体建筑。大殿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绿色琉璃瓦顶,飞檐挑角,雕梁画栋。主架系木质结构,由12根立柱负荷金殿,殿顶九檩八搭椽,正脊为滚龙图案,前后16祭巨龙盘顶,中央有一高1.2米的大宝瓶。大门两边的对联是:“收河山报国筑长城,炳史册精忠资社稷”。“遗迹何寻八锤英风撼古镇,忠魂犹在武穆浩气贯神州”。大殿内,岳飞戎装彩塑巨像端居正中,头带金盔,身着绿袍,臂露金甲,手握兵书,双目聚神,英雄魁伟,气宇轩昂。上悬岳飞手书“还我河山”贴金巨匾。左右两侧分立岳云、狄雷、严成方、何元庆四员少年虎将,个个手握大锤,栩栩如生,照应着:“八大锤大闹朱仙镇”的历史传说。
过大殿是后院,后院东厢为岳飞五子祠,内有岳飞长子岳云,次子岳雷,三子岳霖,四子岳震,五子岳霆彩色塑像及简介。西厢房为岳飞五将祠,内有牛皋、王贵,汤怀,张宪、杨再兴彩色塑像及简介。正对大殿后是寝殿,面阔五间,琉璃瓦顶,结构如大殿,殿内正中供奉着岳飞夫妇青铜鎏金像,铸造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四月十八日,右侧为“岳母刺字”组合群像,左侧有岳飞女儿银瓶公主塑像。
岳庙东偏院南侧是贵宾接待室,北侧是岳庙碑林,现存碑刻400来块,均系历代文人学士、著名人士,帝王将相及近代著名书法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游园时所立,其中有很多块名贵石刻。
岳飞庙1987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重新整修,使其面貌焕然一新,一年四季游人不断。每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九日是岳飞被害纪念日,都要举行盛大庙会,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都来庙里给岳飞上香祀拜,纪念这位民族英雄。